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简介

时间:2023-03-10 21:18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作者:阅读:

实验室获批以来,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3项,横向协作项目31项。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其中SCIEI收录128篇;授权国家专利20项;出版专著2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各研究方向重要进展与代表性成果如下:

1、方向1:基于3S技术的水土环境污染风险识别

  课题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经费:121万元;

  针对遥感技术在水土环境污染高精度时空信息提取、反演模型及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在新技术监测、监测数据处理和风险识别方面取得进展,为3S技术下环境监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发表成果(SCI/EI)论文12篇;申请专利4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

  成果1:在监测数据处理方面,承担国自科项目异源遥感影像相位一致性特征的张量表达与匹配方法研究(No. 41901402。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影像匹配方法,利用关系张量描述图的节点之间相似度,有效改善了匹配精度,并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成果发表在 SCI期刊《Remote Sensing》和《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

  成果2:在遥感监测与风险识别方面,承担国自科项目领域知识驱动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与多情景模拟(No. 41771438。以全球30 m分辨率逐月地表水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构建了量化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控提供了依据。成果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地理科学》和《应用生态学报》上。

2、方向2:水土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课题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经费:82万元;

  在氮、磷、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等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方面取得进展,为进一步分析相关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归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课题发表成果论文16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

  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件。

  成果1: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规律研究方面,承担国自科项目博落回提取物对鱼肠道抗生素抗性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及机制分析(No. 42007209。研究了淮河流域河南段水体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20年发表,高被引,23次)、《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1年发表,SCI一区)上。

  成果2:在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方面,自主研发了水土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装置,研究了Cd等重金属、氨氮等污染物在水土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成果3:在水质污染调查与评价方面,研究了流域浅层地下水水体重金属含量、分布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并利用GIS 技术绘制了污染和风险分布图,为安全用水和污染治理提供支持。成果发表于环境领域知名期刊《Chemosphere》。

3、方向3:水土环境污染协同防治技术研究

  课题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 ,经费:68万元;

  针对信阳毛尖茶园土壤Cd等重金属污染,开展茶园污染土壤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研究;

  与共建单位“信阳市河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已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课题共发表成果论文10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授权发明专利2件。

  成果1: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承担国自科项目施用秸秆增强茶园土壤团聚化的AM真菌促进机制研究(No. 41807038,该项目利用丛枝菌根(AM)真菌开展了土壤污染修复及机理研究。相关成果发表环境类的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反响良好,已被引用171次。

  成果2:在水体污染修复方面,研发了植物-化学联合修复模拟装置,可用于Pb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

  成果3:在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方面,承担国自科项目“淮河源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生态效率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No. 41701637,分析了淮河源村镇生活垃圾理化组分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绩效评价和优化管理的新方法。